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三全四自» 自我管理» 管理动态
察实情,听民声,谋发展——南昌大学际銮书院“际启新程”实践队深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开展调研活动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5-07-12


2025年7月12日,南昌大学际銮书院赴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际启新程”社会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聚焦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四大核心领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扎实深入的调研工作,力求全面掌握村情民意,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提供坚实基础。

一、聚焦民生福祉,详察服务现状

民生保障,是乡村最温暖的底色,也是最现实的课题,实践队将民生保障作为调研重点。队员们实地走访了养老院,详细了解其“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该院设施齐全,目前入住80位老人(含7名无保户),其中重度失能18人、中度失能46人,配备有21名工作人员,整体运行平稳。在乡卫生院,队员们了解到该院近年新建落成,设施和药物配备相对完善,拥有医护人员16名,日均接诊量约70-80人次。卫生院承担着包括一年四次随访、一次体检以及健康知识宣讲、义诊等在内的15项公共卫生服务。调研也发现,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且受限于政府年度招聘名额,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瓶颈。

图/实践队员调研养老院

二、深挖文化底蕴,探寻发展潜力

文化底蕴,是凤山村独一无二的灵魂,更是未来发展的富矿。 历史上查氏家族十二进士的荣光,当代武侠泰斗的声名远播,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建、流传的“凤山八景”,无不诉说着深厚的“侨乡”、“书乡”文脉。行走在查氏宗祠旁的石板巷弄,探访金庸先生祖居,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认真记录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开发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潜力,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图/实践队员探访金庸故居

三、把脉特色经济,关注产业赋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发展的引擎,其生命力在于“在地性”与“惠农性”。实践队对凤山村的特色产业——山塘养鱼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了解到,该产业利用独特的山间冷水资源养殖红鲤鱼、草鱼,养殖规模较大。其产品不仅在中秋供应本地市场,更关键的是其运作模式——作为一项重要的脱贫产业,工作人员均为脱贫户,并且每年会向脱贫户分发鲤鱼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让产业振兴的成果真正落到村民口袋中

图/实践队员与山塘养鱼负责人合照

四、倾听村民心声,传递温暖关怀

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是调研最质朴也最珍贵的部分。实践队员们在村内广泛走访,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拉家常、问冷暖,认真倾听他们对村庄发展的看法、对生活的期盼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在闲话家常中,队员们感受到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对改善生活的期盼,这些都是最生动的乡土教材。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慰问品,向村中的老人赠送了毛巾、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为孩子们送上了笔、本子、零食等学习用品和小礼物,传递了来自高校学子的温暖与关怀。

图/实践队员走访村民

通过此次扎实深入的调研走访,南昌大学际銮书院“际启新程”实践队获取了凤山村在民生服务、文化资源、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也倾听了村民们的真实心声,对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有了更切身的理解。这些宝贵的发现,将为后续实践队形成扎实的调研报告、提出更贴近实际的对策建议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其探索凤山村可持续发展路径贡献有价值的“青年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文:石诗曼 李瑞芳

图:樊启越

 
南昌大学际銮书院
地址:南昌大学前湖校区1栋
电话:0791-83968233 邮箱:jlsy@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