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 学习风采» 党史青年说
际銮书院党史学习教育——党史青年说(第一百二十一期)——从革命文物到革命精神:南昌八一起义的历史见证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4-12-21


12月21日,际銮书院党史学习教育——党史青年说(第一百二十一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展。与以往不同,本期党史青年说走出教室,实地研学,将“红色”课堂搬进景区,让党史学习更加“鲜活”。本期主题是“从革命文物到革命精神——南昌八一起义的历史见证”,由学生党员杨明昊、张颖担任主讲人。

/全体合影留念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筹建于1956年,1958年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馆名,195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八一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有“一馆五址”交相呼应,珍贵的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主讲人介绍八一起义纪念馆

本期党史青年说首先由主讲人介绍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大致情况,接着主讲人带领大家前往馆内,分别给大家现场讲解了几件重要的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1:红色领带、白毛巾、贴上红十字的马灯和水壶。每一支军队都会有他们独有的标识,于胸前佩戴红色领带、左臂扎白毛巾、马灯和水壶上贴上红十字是南昌八一起义时战士们辨别敌我的关键。透过马灯陈旧的玻璃外罩、鲜红的十字标志、锈迹斑斑的铁架,依然能够看到它曾在1927年8月1日的凌晨,为一群年轻战士点燃胜利曙光。

/主讲人讲述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2:党员登记表登记者是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表格的手写部分详细记录了他的姓名、籍贯、年龄等个人信息。1959年,贺龙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曾深情回忆道:“有人说我要求入党几百次,那是假的,但十几次总是有的,因为我是军阀,入党特别难,党要考验我……”南昌起义成为了贺龙戎马生涯的重要分水岭,而这张党员登记表也承载着他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决心,激励着一辈又一辈共产党员时刻牢记“铁心跟党走”的初心。

/主讲人讲述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3: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捐款给起义军的收条和回信镇馆之宝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起义胜利后,江西民众慰劳革命将士委员会负责人朱大珍先生送来一万银元给起义军来慰问捐款是起义军经费的一部分,回信说明了这些军费的去向。该收条和回信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收条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历史见证,而回信说明共产党有着严格的财经纪律,体现了早期共产党员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

/主讲人讲述革命文物

听完主讲人们的讲述后,全体成员以小组形式,开始在馆内寻找感兴趣的革命文物并与大家分享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一起从革命文物中见证南昌八一起义那段峥嵘岁月现场气氛活跃。

/同学分享革命文物的历史

/同学们现场分享感悟

通过本期党史青年说,同学们不仅在革命文物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南昌八一起义那段峥嵘岁月,也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一件件革命文物讲述着一个个革命故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革命之路,彰显着代代相传的初心使命。让我们铭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文字 | 张颖 杨明昊

图片 | 王飞宇

审核 | 聂瑞筠 戴昌明 周婵媛

 
南昌大学际銮书院
地址:南昌大学前湖校区1栋
电话:0791-83968233 邮箱:jlsy@ncu.edu.cn